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五周年,到广东跨境养老成为不少香港长者的新选项。国务院办公厅15日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粤港澳大湾区设立“银发经济”产业园的提法,让不少香港安老行业从业者眼前一亮。香港安老咨询委员会总干事、香港安老福祉管理及健康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建韬告诉大公报,广东省政府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新出台的文件将为香港投资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估算约有8.5万名65岁或以上香港居民通常逗留在广东,10年间增加了85%,显示大湾区有很大的空间扩大安老服务。“去年通关后,我几乎每个月都会带队香港投资者、香港长者上来考察广东的康养产业和院舍条件。虽然现在是一月中旬,但我2月到3月的行程已经排满了。”香港安老咨询委员会总干事、香港安老福祉管理及健康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建韬告诉大公报,恢复通关后便一直忙碌不停。 手续简化 企业可自行注册 张建韬在2014年进入安老行业,至今将近十年时间,他作为顾问帮助了20到30家康养产业相关的港企在广东考察,最终落地的港企约有10家。“印象最深的是,过去港企上来广东开办养老院舍,手续文件非常多和繁琐,需要频繁与地方政府部门打交道。现在手续批文已经大为简化,可以自行注册。” “谈硬件设施,与香港本土院舍相比,内地养老院基本‘赢晒’。”张建韬说,以空间为例,香港院舍人均面积只有6.5-9平米,而内地院舍人均面积可以达到25-35平米。在成本上,广东养老,饮食、护理成本更低。人手方面,内地院舍规定一个护工照顾4-5个长者,香港则是一个护工照顾40、50个长者。港企在内地设立院舍,条件将比本地院舍要优越。“但谈到软件设施,由于两地医疗资源仍未打通,返港就诊看病并不便利,所以不少香港老友记对北上养老仍然有顾虑。毗邻香港的深圳情况会较其他地区好些。” 记者了解到,广东近年来正积极联动推进大湾区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目前,港澳服务提供者来粤兴办养老机构,在市场准入、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方面已与内地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广东省内现已有7家由香港服务提供者开设或运营的养老机构。 引入AI机器人 提高工作效率 掘金“银发经济”,软件服务也是成功的关键。张建韬指出,文件特别提到要扩大老年助餐服务、拓展居家助老服务、完善养老照护服务等,特别注重提高服务的精细化程度。这亦是港资企业所擅长的地方,港企可以引入智慧养老技术,如AI机器人等,提高大湾区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等。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杜鹏日前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产业的融合应首先以跨界合作作为主导,将医疗、健康管理、文化娱乐等各领域资源有效整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